2021年10月25日中午,区域公共管理信息化研究中心于综合楼401举办学术讲座,中心专家范昕博士做了题为“儿童照顾:新时代我国社会政策研究的新兴领域”的分享。100余名本硕学生参加讲座。
首先,范昕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儿童照顾的背景与概念。从社会背景、政策背景和国际背景三方面进行阐述,强调儿童教育的迫切性与重要性。针对儿童照顾的概念界定,范昕老师从儿童照顾这一概念出发,由点及面,拓展到儿童照顾政策体制;由浅入深,介绍了“去家庭主义”“再家庭主义”和“混合家庭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作为社会政策研究的新兴领域,范昕老师以“改革开放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世纪以来—新时代”的时间脉络对儿童照顾有关的政策文本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讲座上,范昕老师通过案例列举和亲身故事的讲述,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以时代背景剖析家庭和政府的角色变化,阐述儿童照顾政策在不同时期所带来的影响。范昕老师指出,随着新时代“幼有所育”民生目标的提出,婴幼儿照护服务和学前儿童照顾服务得到了极大发展;假期政策得到完善,这表现在产假的调整和鼓励实施父母育儿假;一系列的福利政策的出台也表明了当前儿童照顾领域向前迈出了新的一步。
随后,范昕老师系统地介绍了新时代儿童照顾政策的民意基础研究。以学术论文写作的框架还原了研究过程,这极大地帮助了同学们未来更好地进行社会政策研究。其中,重点强调了中西方福利态度研究及其主要存在的三种解释路径:个体自利、价值观念和政策反馈。
基于对儿童照顾有关的研究背景和理论基础的梳理,范昕老师对“生育配套政策的整体支持度如何”等问题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展示。通过描述性统计、序次逻辑斯蒂回归和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等社会科学量化研究方法,得出了公众对生育配套措施的支持程度等相关结论。令同学们意想不到的是,本研究发现一个悖论:虽然随着家庭结构和社会经济的变迁,家庭普遍感受到生育和养育儿童带来的巨大压力,但对有子女家庭的支持还尚末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呼声最高、需求最大的儿童照顾类政策没有获得公众的普遍支持,而政策较为完善、已经得到重点关注的义务教育得到更多的公众支持。
讲座最后,范昕老师对于儿童照顾这一领域进行了展望。她欢迎所有同学在课后能与她继续探讨,并向同学们展示了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例如儿童照顾政策的国际比较、儿童照顾政策的实施情况、儿童照顾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等。在交流环节,学生们就“重男轻女的社会传统下儿童照顾政策是否应向女童倾斜”、“如何处理政策公平”等方面的问题向范昕老师提问,范昕老师一一进行了细致解答。